信用卡“卡奴”带给我们的反思

来源:信用卡之家 时间:2019-11-18 11:17:09 责编: 人气:

上海有“卡奴”拖累父母至倾家荡产,报道中的小周,月薪不到2000元,却办了张信用卡,涉及多家银行,额度十余万元,其父母倾尽所有为儿子还清了债,还请银行将儿子“拉黑”,但数月后,儿子又办理了13张信用卡,还欠下十几万元高利贷。最终,老两口不得不卖房替儿还债。

这出悲剧,让人看到银行授信机制或许存在某些问题,也让我们反思,信用卡究竟该怎么用。

很巧,我也是个玩信用卡的,朋友都嘲我为“卡奴”。我并不介意,因为我实际上不是。喜欢用信用卡而非现金,是我第一次出国旅行归来后渐渐养成的习惯。总结起来,信用卡的好处真不少,如降低感染细菌病毒的风险,遇到商家活动有打折,本当支付的现金可在免息透支期内孳息生财,避免被找假币和随身携带大额现金的风险,网上快捷支付,刷卡积分可兑换礼品等等。

这些年来,通过使用信用卡,我享受到很多好处,都是消费现金所无法带来的。如去年圣诞,我去香港购物,恰逢某银行信用卡海外消费多倍返现,我最终得到了相当于来回直飞机票双倍的超市消费金。至于还款,我每日都用表格记录,通过网银跨行支付,多数还能实时到账。偶尔因出差等原因发生迟还,也都会电话和客服沟通,申请延迟还款。

但观察身边的信用卡使用者,似乎了解信用卡各种功能和注意事项的并不多。譬如,我很少见到把卡反面的三位数安全码用贴纸掩盖住的。恐怕遇到懂行的“有心人”,记下卡正面的卡号、有效期、持卡人姓名拼音,再搭配上安全码要做到这些,在信用卡使用安全知识并不普及的国内,完全不难就可直接上淘宝乐购了。

不过,最可怕的还不是盗刷,而是如报道中那位卡奴,痴迷于不符合自身经济地位的消费,通过信用卡,欠下还不清的债,透支明天、后天,甚至是家人的未来。这种极端情况的出现,当然有卡奴自身的心理问题,多数是物欲勾引牵拉,加之信用卡消费只是那么轻松一刷,没有点数钞票那种厚重感,不知不觉间,债台高筑。这只能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,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经济观,最终父母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
另一方面,银行信用卡部门以发卡数量为员工考核标准,一味追求数字攀升,甚至向信用记录不良者发卡,更是导致卡奴诞生的重要原因。我常在闹市街边被信用卡推销员拦下,对方说:“大哥,帮个忙,办两张卡吧,让我们冲冲业绩。”

可是,绝大多数情况下,一家银行给一位持卡人的信用额度是集中统一控制的,即所谓“综合授信”。如持有某银行一张1万元额度的信用卡,并不意味着持有10张就有10万元额度,而仍旧是1万元,A卡刷了3000元,B卡也就剩下7000元了。那“冲冲业绩”四个字的背后,岂不是银行业内“亩产十万斤小麦”的心态吗?卡奴不就是在这种心态下,朝生暮死地徜徉于横流的物欲之中吗?所以说,信用卡,无信不用。这个信,不仅是银行对持卡人的信任,更是整个社会对银行的信任。